2025年3月27日,在备受瞩目的“雄才杯”2025创新创业大赛珠三角赛区初赛现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慧医疗团队凭借其最新研发的AI人工智能中医脉诊仪,以科技与传统的创新融合之姿,成为全场焦点,引发学术界、医疗界及投资界的广泛热议。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科技赋能传统:AI脉诊仪如何“把脉”?
中医脉诊作为“望闻问切”四诊之精髓,历来依赖医师的经验积累与主观判断。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慧医疗团队研发的AI脉诊仪,通过高精度柔性传感器阵列、深度学习算法及中医脉象大数据模型,实现了对脉象的精准量化分析。
设备可实时采集手腕寸、关、尺三部位的脉象信号,结合患者舌苔、面色等影像数据,自动生成体质分析报告,并推荐个性化调理方案。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该设备已录入超过10万例临床脉象数据,涵盖近30余种常见脉象类型,准确率达96.3%以上。其独创的“动态脉象图谱”技术,可模拟名老中医的诊脉逻辑,甚至能捕捉到传统手法难以识别的微弱脉象变化,为早期疾病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天禽数据湖支撑
天禽数据湖支撑: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病例库,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结果。
天禽非遗中医理念
天禽非遗中医理念:治未病可提前预测近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疾病风险,家族遗传性健康风险实施健康预警。
“雄才杯”现场反响:传统医学的数字化突围
在“雄才杯”大赛路演环节,团队通过模拟诊脉场景的实时演示,让评委与观众直观感受到科技与传统碰撞的魅力。一位参赛评委、知名医疗投资人评价道:“这款产品不仅解决了中医经验传承的难题,更通过标准化数据打通了中西医协同诊疗的壁垒,未来在基层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潜力巨大。”
现场多位中医专家表示,AI脉诊仪并非替代医师,而是作为辅助工具提升诊断效率。例如,在偏远地区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设备可快速完成初步筛查,缓解专业中医资源不足的痛点。此外,其生成的数字化脉象档案,也为中医药疗效的循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热议背后:智慧医疗的生态愿景
项目的火爆出圈,折射出社会对“AI+中医”这一赛道的强烈期待。团队透露,目前正与多家三甲医院就临床试验合作方面深入接洽中,并计划将设备与智慧中医云平台联动,构建“检测-诊断-调理-跟踪”的全周期健康管理生态。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脉象趋势,并结合智能药方推荐等功能,实现个性化健康服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慧医疗团队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慧医疗团队负责人表示:“中医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用现代科技激活其生命力,是我们这一代科研人的使命。AI脉诊仪只是一个起点,团队将继续探索、深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推动中医药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发挥更大价值。”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方面,天禽医疗科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慧医疗团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AI具身智能膝关节机器人就是典型代表项目。
未来,天禽医疗科技将继续秉持“科技赋能医疗,AI守护健康”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为推动AI人工智能及具身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类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结语
当千年脉学遇上人工智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慧医疗团队用创新证明了传统医学的“逆生长”可能。在“雄才杯”的舞台上,这项技术不仅是一场产品的胜利,更是一次文化自信与科技自信的双重彰显。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AI中医或将成为中国智慧医疗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